Search

江杰穎的影片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如果我告訴你再也不用測最大肌力了,你相信嗎?】

最大肌力(Maximal strength)是運動表現當中的重要指標

在實務訓練上

知道某個訓練動作(如:背蹲)

一次最大反覆次數(1Repetition Maximal, 1 RM)的負荷

可代表這個動作的最大肌力

也才能夠定義出這個動作在不同訓練目標(例如:肌耐力)的負荷

或是用1RM的百分比(1RM%)來表示

這樣的概念,在肌力與體能訓練當中是如聖旨般膜拜著

因為【所有的教科書都是這樣教我們的】!

偏偏,1RM的概念在實際執行上有許多許多問題

【初學者設定負荷需要測1RM嗎?】

(既然是初學者,1RM進步快,難道每週都要測?)

【機械式動作1RM可用在自由重量上嗎?】

(有聽說過腿推500kg, 槓鈴背蹲150kg做不了,難道機械式1RM不好?)

【我有十五個訓練動作,要測十五個1RM嗎?】

(測一個動作如果能在20分鐘內測完已經很不錯了,測15個動作真的嗎?)

【最大肌力測驗耗時,請問測驗完全部動作1RM要多久?一天?一週?】

(教練們最討厭做檢測的原因是:都沒時間練了還做什麼測驗!)

有當過教練的人就會知道

這些問題大概是在出一份訓練課表中最苦惱的、卻又好像不能避免的問題

【如果我告訴你再也不用測最大肌力了,你相信嗎?】

教練實務中關於1RM的這些困擾

大部分都可透過【Velocity Based Training (VBT) 速度依循訓練模式】獲得解答

VBT的概念為執行訓練動作時,同時瞭解【動作速度】這個關鍵參數

便可以透過【Load-Velocity relationship 動作負荷-速度關係】

預估出這個動作在【當天】的最大肌力喔!

只要你有任何可測量速度的工具

哪怕只是手機當中幾百元的app(不需要到幾十萬的昂貴儀器)

都可以透過課程【免費提供】的Excel 表單,用最簡單的方式換算出最大肌力

更多細節

我將在
【Velocity Based Training (VBT) 速度依循訓練】基礎班中跟你們分享

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跟我們一起探索VBT應用在運動員訓練上的奧秘

報名網址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…/1FAIpQLScv7QacYPPiEi14Um…/viewform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是馬克教授的運動表現實驗室,我們的宗旨為搭起科學與實務的橋樑,讓科學化的訓練不再是口號!
View all posts